企业内刊

Enterprise journal

紫薇星创立于1993年,主要生产经营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美容护肤洗涤用品。
我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企业内刊
【连载】人体经络基础知识(133)
2023-05-16

 

  流产

  凡孕期不到28周,胎儿体重不足500克,而自行中止妊娠者,称之为流产。流产发生在12周以前称早期流产(坠胎);12周以后的称晚期流产(小产);临床上以习惯性流产(滑胎)常见。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临床上常因外伤、感染、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母体急慢性疾病、人工流产、多胎及精神刺激损及胞宫而引起流产。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本病多从胎漏、胎动不安发展而致,其病理主要是肾虚受胎不实,冲任二脉不固,或气血亏损,源流不继,以致发生流产。

  【临床表现】

  妊娠早期,阴道出血反复不止,腰酸腹痛加剧,出血增多,排出胎块。中晚期腹痛阵阵紧迫,继而阴道出血,胎动停止或胎心音消失,或有羊水溢出,下腹及会阴部坠痛难忍,此多为早产之兆。

  【中医辨证】

  1.小产坠胎 怀孕早期阴道流血,且量多色红,小腹下坠胀痛,有时有胎块组织排出,伴有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烦闷恶心,脉滑或涩或细数。

  2.滑胎 患者屡孕屡坠,甚至有应期而坠者。伴腰酸背痛,面部黯斑或光白,气短心悸,神疲肢冷,月经不调,或滑胎后难于再孕,夜尿频多,忧思郁结,善怒,脉沉弦或沉弱,舌质淡,舌苔薄白。

  【按摩治疗】宜补气养血,益肾固胎。

  嘱患者仰卧位,施术者用手掌在下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摩腹5~7分钟,手法要轻,重点按揉中脘、大桓、气海、关元、中极、归来、气冲、子宫穴,每穴0.5~1分钟,拿肚角2分钟。用大鱼际推任脉经由耻骨联合向上至脐中,反复治疗7~9遍。然后嘱患者翻身呈俯卧位,用滚法在腰骶按滚揉5分钟,再用拇指揉膈俞、脾俞、肝俞、气海俞、命门穴各1分钟,揉八髎3分钟,然后横擦该穴,以皮肤透热微微发红为度。最后按揉百会、足三里、血海、内关穴各1分钟。每日1次,每7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积极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等疾病,尽量第一胎不做人工流产,孕期避免过力劳动,过扛、过抬、过拎超重的一些物品。应积极配合中医、西医治疗。

 

 

  产后腹痛

  产妇分娩后发生与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为主症的病症称为产后腹痛。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产后由于子宫阵发性收缩而引起的疼痛,多有急产史、滞产或大出血的病史。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生产后血少气弱或淤血内停,致气血运作不畅、迟滞而痛。

  【临床表现】

  症见分娩后出现的腹痛,痛在下腹部,多为阵发性,常于产后2~3天出现,恶露量多或量少淋漓不净,但不伴有寒热等症。

  【中医辨证】

  1.血虚 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伴头晕耳鸣,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舌苔薄,脉虚细。

  2.血淤 产后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涩滞不畅,色紫暗夹杂血块,或胸胁胀满,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舌苔白滑,脉沉紧或弦涩。

  【按摩治疗】宜补气血,活血散寒。

  嘱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站其身旁,用手掌着力,轻轻按擦小腹部,重点揉按气海、关元穴,每穴1分钟。再用手掌由上向下推揉小腹,反复进行5~7遍,以化淤滞。重点按摩中脘穴、中极穴,用时各1分钟。然后嘱患者翻身呈俯卧位,施术者用双手着力,反复自腹中扫向两侧,沿肋骨间隙分推,并边推边向下移动位置,反复3~5遍。再由上向下沿脊柱两侧足膀胱经反复顺推3~5遍。然后用拇指点按两侧章门穴。最后推揉臂部及下肢后侧,反复顺推3~5遍,手法结束。每日1次,每7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应用正确的接产方式,注意产时勿损伤生殖器官,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合理调配饮食;注意产后卫生及保暖措施;正确使用止痛药物。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出现在月经来潮前数天的一系列症状,如烦躁易怒、压抑、失眠等。经前2~3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随之消失,发作时影响生活和工作。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一般认为经前数天性激素水平失调,雌激素水平达高峰,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恰好此时体重增加,水盐排出迟滞,引起水潴留而浮肿,泌乳素分泌增加,而引起乳腺增生、胀痛。精神因素可影响内分泌的功能,精神紧张时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多,产生水潴留而发生水肿。低血糖及维生素B6缺乏等都可引起本病。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本病属中医学“月经前后诸症”范畴,本病起源于肝肾。女子的肝为先天,其中以肝为主,肝病易犯脾,而肝血又须肾精滋养,起于肝肾,累及心脾,情志不舒,郁结伤肝,肝失条达,失疏泄,乳络不畅,行经乳房胀痛,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则头晕、头痛、烦躁失眠等。体质虚弱,阴血不足,久病,房劳,虚热内生致行经发热。素体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反聚为湿浊,下注而泄泻,水湿泛溢肌肤而浮肿等。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于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于经前2~3天加重,有个别严重者持续时间较长,常见思想不集中、烦燥、易怒、头痛、胸闷、心前区压迫感或咳嗽、流涕、鼻堵、口腔黏膜溃疡等,进食少无食欲、腹胀、腹泻、月经紊乱、尿频、尿痛、性欲异常或乳房胀痛、关节肿痛等。

  【中医辨证】

  1.气滞血淤型 经行不畅,色紫暗有块,经行小腹胀痛,经量增,块下痛减,经前常伴乳房胀痛,胸肋胀满,烦急易怒,舌质暗或有淤斑淤点,脉沉弦。

  2.寒凝血淤 经色暗有块,行经腹坠胀痛,小腹凉,得热则舒,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舌质暗或有淤点,舌苔薄白,脉沉细涩。

  3.气虚血淤 患者神疲乏力,倦急,腹胀大便稀溏,肛门坠痛时欲如厕,有淤血症状,舌淡肿大,或有齿痕,脉沉软无力。

  4.郁热血淤 除血淤症状,伴有经期发热,口干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数。

  【按摩治疗】治宜理气治血,益气宁宫。

  嘱患者仰卧位,施术者用一手中下顺时针方向进行推摩3~5分钟,要用力均匀,略下沉即可。再按揉中脘、关元、气海、气冲穴各1分钟。然后归回中下腹,轻揉按摩,施以震颤法,使下腹腔及盆腔器官均有震动且有温热感。然后嘱患者翻身呈俯卧位,施术者用一指禅推法,循膀胱经自上而下反复操作5~7遍,重点推揉膈俞、脾俞、肾俞穴。然后摩擦腰骶部,以使腹部透热为度,最后点揉足三里、血海、阳陵泉内外、合谷穴各1分钟,每日1次,每7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本病多由情志所伤,应避免精神紧张,保持轻松愉快之心情。经前预防发病之症状,要积极治疗,注意饮食规律,限制盐摄入量,增加蔬菜、豆类等食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本期文章
第284期(2023年05月)
关注紫薇星公众号
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去紫薇星公众号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紫薇星天猫旗舰店
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熠选APP
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024年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10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