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刊

Enterprise journal

紫薇星创立于1993年,主要生产经营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美容护肤洗涤用品。
我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企业内刊
【连载】人体经络基础知识(112)
2021-07-27

 

  3.心血淤阻心悸,胸骨后痛,伴胸闷、汗出、呼吸困难,舌暗或有淤斑淤点,脉涩或滑数。

  【按摩治疗】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1.患者坐位,术者以双手拇指点按心俞、胆俞穴,施揉拿项肌法;点按风府、安眠穴;施双滚肩背法;施用揉拿手法点按内关、劳宫、神门和极泉穴。

  2.点揉大椎、通里穴5~6分钟。

  【预防与护理】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应解除心理负担,调节各项生活习惯,戒除不良嗜好,如烟、酒等,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适当应用一些调节神经的药物。


  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怔忡、心悸)

  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发作性心前区疼痛。病人主观感觉有心慌、心跳,或伴有心动过速、过缓以及心律不齐等各种心律紊乱的症状。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心肌缺血缺氧是产生心绞痛的根本原因。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脏本身的供血不足。当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超过了狭窄冠状动脉供血的代偿能力,或由于神经体液调节障碍,而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减少供血量等均可引起心绞痛。本病男女比例约为2:1。男性40岁以后、女性45岁以后多见发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与心绞痛有密切关系。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气虚与阳虚为主要病因。冠心病等各种心绞痛多见于中老年人,肾气亏虚,肾阳不足为基本原因。肾阳虚衰,心阳不足,导致推动血脉运行乏力而发生缺血。七情内伤,情志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血淤,心淤脉阻而发心痛。饮食失节,膏粱厚味,导致津液化痰或化浊为脂,阻遏清阳上犯于心胸而致胸阳痹阻。另外寒凝、外邪侵犯经络、血脉凝滞、淤滞不行而发生血淤疼痛。

  【临床表现】

  1.心绞痛典型症状是发作性胸骨后疼痛,疼痛发作时常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如下所述。

  (1)诱因多是情绪激动(发怒、兴奋、焦虑),体力劳动,登高,饱餐,寒冷,跑步,逆风行走,吸烟,酒后等。

  (2)发作突然,一般发作前很少有先兆。

  (3)典型疼痛部位为胸骨上中段,胸骨后,稍偏左并波及心前区。

  (4)疼痛性质呈压榨性、憋闷性或窒息性,迫使患者停止一切活动,疼痛时伴出汗。

  (5)疼痛持续时间1~5分钟,也可能超过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缓解。

  2.其他症状:心绞痛发作时常见患者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悸,胸闷,头晕或晕厥,呼吸困难等。

  【中医辨证】

  中医将本病辨证分为以下几型,但基本上是本虚标实,心肾阳虚为本虚,血淤痰湿为标实。

  1.气虚,气短乏力,心悸,心慌,胸闷心痛,自汗,头晕目眩,舌体胖有齿痕,舌苔薄,脉沉细、结代。

  2.心肾阳虚,胸闷心痛,面色光白,身寒肢冷,心悸自汗,夜尿频数,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3.气滞血淤,胸闷心痛,痛有定处,心前区痛,两肋胀痛,舌苔薄,舌质紫暗或有淤点淤斑,舌下脉搏淤滞,脉弦细或涩结代。

  4.痰湿,胸脘痰闷,心前区痛,心悸心慌,乏力倦怠,恶心腹胀,舌苔薄或黄,脉沉滑或弦滑兼结代。

  【按摩治疗】

  治疗宜扩张血管,活血化淤。

  1.病人俯卧,施术者站于患者身旁,用手掌揉按后背部15~20次,点按心俞、神堂、大抒、风门穴。

  2.病人仰卧,施术者站于患者身旁,用手掌自胸部向上,经肩前至上肢内侧做推法5~7次,然后在心前区做快速揉搓法5~10分钟,点巨阙、膻中、郄门、内关、神门穴。

  3.按摩灵道穴(前臂外横纹上1.5寸处)于压痛明显处,用拇指轻揉穴位2分钟,再压按2分钟,最后以轻揉1.5分钟结束。每日1次,15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控制危险因素,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降血脂,治疗肥胖、糖尿病,改善生活方式,停止吸烟,限制饮酒,采用低脂低钠饮食,有计划地逐渐增加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使之心绪平静,气血平和,保证睡眠。严重心衰病人,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又称为消化性溃疡。本病的形成和发展与酸性胃液、胃蛋白酶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所以称为消化性溃疡。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西医学认为,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一般将其概括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因素和损害因素的关系失调所致。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胃泌素在胃窦部潴留。饮食因素、药物的不良反应、胃黏膜的破坏等因素对溃疡形成起着主要作用。另外本病的形成也与遗传、地理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胃溃疡多发生于胃小弯和幽门部,以后壁为多,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以前壁为多。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1.情绪所伤,忧思恼怒,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横逆犯胃伤脾,可使脾胃升降失常,气血壅滞不畅,而致胃脘痛。

  2.饮食所伤,不良的饮食习惯,饥饿无常或暴饮暴食,伤及脾胃,脾失运化,中土壅滞,则胃脘胀痛;或恣食肥肉、甜食、辛辣,过饮烈酒,损伤脾胃,以致湿热内生,阻滞中焦,气血不和而致胃痛;过食生冷,寒积胃脘,气血凝滞不通,致胃寒作痛。

  3.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胃病经久不愈,耗伤脾胃之气或用药不当损及脾胃可导致胃脘痛。

  【临床表现】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以及上腹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痛的性质表现不一,有隐痛、刺痛、灼痛和胀痛等。疼痛有节律性特点,胃溃疡多于进食后半小时至1小时发生疼痛,持续1~2小时候缓解,下次进食后,又可重复出现,故有进食——疼痛——缓解——进食的规律。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食后2~4小时发生疼痛,进食后则疼痛缓解,故有疼痛——进食——缓解的规律。疼痛的部位,胃溃疡多在上腹正中或稍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多在上腹偏右。胃与十二指肠溃疡除上腹部疼痛症状外,还常兼有恶心、呕吐、流涎、嗳气、上腹部闷胀、饱满或腹泻、便秘以及失眠、消瘦、贫血等其他胃肠道和全身性表现。

  【中医辨证】

  本病辨证在于分清气血和寒热虚实。在气者,多既胀且痛,以胀为主,时作时止,痛无定处,在血者,多为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舌质紫暗;脾胃虚寒,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得食则减,时吐清水,面色元华,手足不温,舌淡舌苔白;热者多属肝火胃热,胃脘灼痛,喜冷饮,口干,面苦,烦躁易怒,便秘,小便赤,舌红舌苔黄等;虚者多见久病体弱,痛而不胀,喜温喜按,饮则痛甚,攻则更重等;实者,多见新病体壮,胃痛而胀,大便闭结,食后痛甚,痛则暴急,脉实气粗,补之则重。临床要与心痛相鉴别。

  【按摩治疗】

  理气止痛,健肝和胃,疏肝利胆。

  1.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施术者用按揉法双手掌反复按揉脊柱及两侧夹脊穴。然后用双手拇指用力,反复点揉脊柱两侧夹脊穴,各反复4~6遍。明显压痛处作重点治疗。

  2.患者仰卧位,施术者用中指点揉两侧内关穴,再用中指点揉中脘、上脘、下脘、梁门等穴,再用双手掌反复交替,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肢部做推揉环形按摩5~10分钟。并随着患者呼气加重用力,吸气时减轻用力。

  【预防与护理】

  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饥过饱、过冷过热,避免粗糙和刺激性饮食如辛辣食品、浓茶、咖啡等,戒烟酒,泛酸烧心的患者戒甜食。溃疡活动期宜少食多餐,饮流食或半流食。

本期文章
第262期(2021年07月)
关注紫薇星公众号
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去紫薇星公众号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紫薇星天猫旗舰店
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熠选APP
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024年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10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