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刊

Enterprise journal

紫薇星创立于1993年,主要生产经营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美容护肤洗涤用品。
我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企业内刊
【连载】常见病经穴按摩疗法(3)
2024-05-13

 

  9.手厥阴心包经

  (1)经脉循行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焦。它的支干脉,沿胸内,出于胁部,至腋下三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着上臂内侧(天泉),行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桡侧出于末端。它的支脉从掌中分出,沿着无名指出于末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主治病症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飞蚊症、头痛、胸闷、气急、失眠、焦虑症、肝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炎以及脚肿等。

  10.手少阳三焦经

  (1)经脉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端,经手背沿桡、尺骨之间向上通过鹰嘴突,再沿上臂外侧走向肩部,交出于足少阴胆经的后面,向前进入锁骨上窝,联络心包,通过横膈,属于三焦。一条支脉从胸中向上,出缺盆,循颈部至耳后,直上耳上角,由此屈而下行,绕颊部到眼眶下。另一条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2)主治病症

  头部、耳、目、咽喉部疾病。还可治疗发热、胸胁痛、疟疾等。

  11.足少阳胆经

  (1)经脉循行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瞳子醪),环绕分布于头颅的颞侧、耳前、耳后,然后由颈侧经肩部入锁骨上窝。经腋窝,分布于胸腹侧面,经髋关节,沿下肢外侧中线向下,经外踝前面,到达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还有一条支脉从足背分出,到达足大趾外侧,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2)主治病症

  寒热往来、疟疾、口苦、胁痛、偏头痛、目外眦痛以及股、膝、小腿的外侧及足第四趾等处疼痛及运动障碍等。

  12.足厥阴肝经

  (1)经脉循行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的毫毛部(大敦),沿着足背部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上行于小腿内侧,在离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过阴部,上达小腹,挟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会合于巅顶(头顶)。

  (2)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小腹痛、小肠疝气、腰痛、咽喉干、下肢瘫痪、遗尿、子宫脱垂。

  13.督脉

  (1)经脉循行

  督脉自骶部(长强),沿背脊正中线上行,经骶部、腰部、背部、项部,沿头部正中线,由项部经头顶、额部、鼻部到达上龈正中(龈交)。

  (2)主治病症

  角弓反张、背脊强直、精神失常及泌尿系统疾病。

  14.任脉

  (1)经脉循行

  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到达咽喉部,经下颌,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颊部,进入眼部中央。

  (2)主治病症

  前列腺炎、月经不调、膀胱炎、尿道炎、乳腺炎、胸腹部疼痛、脐腹寒冷、产后中风、腰痛、呕吐、腹泻、胃痛。

  三、穴位

  1.穴位的概念

  穴位,又称经穴,古称腧穴,气穴。十四经脉上的穴位,称经穴。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穴位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入体表的部位,它与经络、脏腑、气血有密切的生理与病理信息联系。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它是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气血循行、输注、出入之处,原气聚会之所。具有濡养脏腑,平衡阴阳的功能。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是邪气入侵机体的门户,又是机体内部或外部疾病反映于体表的“反应点”。当人体发生病变时,通过穴位的观察,或按压、触摸穴位等检查,便可诊断内脏疾病,说明穴位有反映内脏病变的功能。这就是近代“经络穴位疗法”的具体应用。在临床上,穴位还是针灸治病的刺激点,说明穴位的治疗机理,是通过刺激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达到平衡阴阳,理气活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使失去平衡的病理变化恢复成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阴平阳秘”的作用。举世瞩目的针灸疗法就是以刺激穴位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说明穴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具有诊断的应用价值;又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是针灸治疗的基础。在临床上应用“穴位压痛”而诊断疾病;通过穴位的刺激而治疗疾病,说明穴位具有“诊断”与“治疗”两方面的临床意义。所以,穴位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的体表“点”,而是经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穴位的分类

  人体上分布的穴位繁多,根据古代针灸典籍和现代针灸文献的记载,穴位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经穴 属于十四经脉上分布的穴位,统称为“经穴”,约有361个。

  (2)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是十四经脉以外的穴位,故称之为“奇穴”,约有200多个。

  (3)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其部位不定,也无一定名称,它是病变部位的明显压痛点。古人称为“以痛为腧”。

  (4)新穴 指近年来我国医务人员通过医疗实践,不断探索、总结,创造发现的“新穴位”,这些穴位古籍未有记载,是近年才发现的经验有效穴位,故称为“新穴”。

  3.穴位的基本特性

  穴位又称经穴,在《黄帝内经》里称气穴,是经络学说的重要部分。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性。  


本期文章
第296期(2024年05月)
关注紫薇星公众号
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去紫薇星公众号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紫薇星天猫旗舰店
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熠选APP
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024年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10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