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常见病经穴按摩疗法(5)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搜索
【连载】常见病经穴按摩疗法(5)
2024-07-15

  (4)郄穴

  “郄”是空隙的意思。郄穴是指经脉气血曲折会集的孔隙。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加上阴阳二蹻脉、阴阳二维脉的郄穴,总共十六郄穴。其穴大多分布在肘、腕、膝、踝关节附近。临床上一般用来作为经络穴位诊断的要穴,诊治急证、痛证。

  (5)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是六腑相合于下肢阳经的腧穴。五腧穴中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加上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下合穴,总共6个穴,称之为“六腑下合穴”。

  六腑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经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膝关节附近。这6个穴位是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于六腑的部位,《黄帝内经》说:“此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腑者也”。所以它们与六腑之间有着特殊密切的关系,六腑有病可取下合穴治疗;六腑发生病变时,也可诊察六腑下合穴压痛反应作为诊断的参考。

  四、穴位的定位方法

  在临床上,穴位的定位准确与否,对于诊断和治疗均有直接的影响。常用的定位方法,有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和简便取穴法4种。

  1.解剖标志定位法

  解剖标志定位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它是以人体解剖标志作为定位的依据。常用的有以下2种。

  (1)固定标志

  固定标志是指不受活动影响的自然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趾甲、乳头、肚脐以及各种骨节突起和凹陷等。固定标志有利于穴位的取穴,如两眉之间取印堂、两乳之间取膻中、肚脐旁边取天枢等。这是穴位定位的基本方法。

  (2)动作标志

  动作标志是指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能出现的标志,叫动作标志。包括皮肤的皱襞、肌肉部的凹陷、肌腱的显露以及某些关节间隙等,如张口在耳屏前方凹陷处取听宫、屈肘在纹头与肱骨外上踝内缘之间取曲池等。

  2.骨度分寸定位法

  将人体各个部位,按照比例分别规定为一定的折算长度,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这种假定的长度,叫“骨度”。骨度的单位是寸,这里的寸,就是等份。如肘横纹到腕横纹为12寸,即是将此段距离划分为12个等份。不论任何年龄、形体、男女、老幼都可按照这种标准测量。此法是穴位定位的基本方法。

  临床上应用时,按取穴部位骨度全长,用手指划分为若干等份,称为“指测等份定位法”。根据骨度的长度和取穴的需要,采用二份法、三份法及五份法。如取间使穴,可用二份法将肘横纹至腕横纹的12寸等份为两个6寸,再将近腕部的6寸等份为两个3寸,这样腕上3寸的间使穴便可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再如腋前皱襞至肘横纹是9寸,取天府穴时可用三份法定位;肚脐至横骨是5寸,取石门、关元、中极等穴时,可用五份法定位等等。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用来定取穴位的方法,称为“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取穴时用患者本人的手指测量定位,如果医者的体形与病人相当,也可用医者的手指来量取。此类方法较多,临床上常用的有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

  这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

  这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

  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适用于四肢的直寸和横寸取穴。

  4.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一种简便易行的定位方法,此法只适用于某些少数穴位的量取,如两耳尖直上联线中点定百会、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端处取列缺等。

  临床应用时,在掌握解剖标志及骨度分寸的基础上,根据各部穴位的具体情况,上述各法常需配合运用。如手太阴肺经的孔最穴,在腕上7寸,取穴时先用指测等份定位法,确定肘横纹至腕横纹的中点,再用手指同身寸法向上量取1寸即是。又如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穴,在膝眼穴下6寸,下巨虚穴在膝眼穴下9寸,如果单用手指同身寸法量取就很不准确,而与指测等份定位法配合应用就比较准确。

  五、常用穴位

  1.头颈部穴位

  头颈部的常用穴位有如下一些。

  百会
  位置: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处。
  主治:头痛,头晕,健忘,脱肛,中风和癫狂。

  头维
  位置:前额两发角,入发际5分。
  主治:头痛,头晕,目痛。

  攒竹
  位置:眉头陷中。
  主治:头痛,目眩,眼病,三叉神经痛。

  脑户
  位置: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穴直上1.5寸),当枕骨外粗隆上缘。
  主治:脑疾患,各种脑病头痛。

  丝竹空
  位置:眉毛外端之凹陷处。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痛,畏光流泪,面挛,感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

  四白
  位置:目下1寸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

  头临泣
  位置:阳白穴直上,入发际0.5寸处。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流涕,小儿惊痫。

  地仓
  位置:在口角外侧旁开0.4寸处。
  主治:口眼斜,流涎,面神经麻痹。

  目窗
  位置:头临泣穴往后1寸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青光眼,鼻塞,癫痫。

  上星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百会穴前4寸)。
  主治:鼻出血,发热性疾病。

  角孙
  位置:折耳,耳尖上方入发际处。
  主治:扁桃腺肿痛,咽喉痛,痄腮,目赤痛。

  耳门
  位置:耳屏上切迹前凹陷中。
  主治:耳聋,耳鸣,齘齿。

  听官
  位置:耳屏前凹陷中。
  主治:耳聋,耳鸣。

  听会
  位置:耳屏间切迹前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

  下关
  位置:耳屏前约1寸,颧弓下缘凹陷中,张口时顶指处。
  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瘫。

  颊车
  位置:咬肌隆起处。
  主治:口,牙痛,面颊肿,口噤失语。

  颧髎
  位置:目外眦直下,颧弓下缘。
  主治:口眼歪斜,牙痛,面颊肿痛,眼睑瞤动。

  风府
  位置:后发际中点上1寸,枕骨粗隆下缘。
  主治:头项强痛,中风后遗症,精神病。

  哑门
  位置:后发际中点上1.5寸处。
  主治:暴喑,舌强不语,癫痫,头痛,项强,脑性瘫痪,中风失语,脑血管痉挛。

  风池
  位置:与风府穴平齐,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晕,头痛,肩臂痛。  


本期文章
企业内刊
第298期(2024年07月)
关注紫薇星公众号
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去紫薇星公众号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024年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10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