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刊

Enterprise journal

紫薇星创立于1993年,主要生产经营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美容护肤洗涤用品。
我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企业内刊
【连载】常见病经穴按摩疗法(2)
2024-04-18

 

  (2)病理反应功能

  在患病的情况下,经络具有传注病邪、反映病候的功能。

  一方面,病邪可以通过经络由表达里,或由里达表;另一方面经络还可以将脏腑所产生的病证沿经络的通路反映到体表。此外,五官九窍与内脏的关系也是以经络作为媒介的,一旦经络受病,则该经络所过或所主的器官也必然会发生病变,而且相关经穴也会出现明显的阳性反应。

  经络还具有反映病候的功能。由于疾病的性质、脏腑的功能、气血的盛衰不同,致使受邪气所侵害的部位以及发生的病状亦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的麻木、肌肤萎缩、功能减退等病象;气血瘀积而化热,则出现红、肿、热、痛的病证;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就会造成相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等等。例如,人们常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经络病理反应的真实写照。

  (3)经络的诊断学意义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所属,故它能够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此又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

  辨证归经。可根据发生病痛部位的不同,结合经络循行途径及所联系脏腑的不同,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以诊断受病的经络。例如头痛,可按经脉在头部的循行部位来辨别:其痛在前额,多与手阳明大肠经有关;痛在颈项者,多与手太阳小肠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足少阳胆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关。

  分经辨穴。在某些疾病发生过程中,经常发现在经络循行的通路上,或在经气集中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或出现结节及条索状物等反应,这些反应及变化就是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肺脏有病时,中府穴可有明显压痛,多在肺俞穴出现结节。临床上常采用循经诊查、扪穴诊查、经络电测定等方法检查有关经络、腧穴的变化情况,作为诊断的参考。

  (4)经络的治疗作用

  经络学说还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药物治疗。

  (5)经络在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

  中医讲究用调理经络的方法预防疾病。保健按摩、保健针灸等是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之术。例如,古今把足三里称为防病治病的保健强壮穴;预防感冒,可按风门穴;预防脑卒中(中风),可按足三里、悬钟穴等等。

  按摩之所以能通过产生敏感传导现象来治疗疾病,主要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根据病情,按走线、落点、带面等方法施治,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经络不明,选穴不准,动手便错”这句话很适用于按摩者。因此,只有掌握经络学说,才能了解人体的自控自调能力,灵活运用经穴疗法。

  二、人体经络与病症

  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合称为十四经脉。这十四条经络是经络系统中的主体,弄清十四经脉各自循行的路线与主治病症在经穴疗法中具有重要意义。

  1.手太阴肺经

  (1)经脉循行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胃脘部),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再从喉部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前方,下抵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经鱼际边缘,到大拇指桡侧的末端。其支脉从列缺穴处分出,经手腕的桡侧一直到食指的末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病症

  可以防治喉、胸、肺部各种疾病。

  2.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循行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桡侧缘,通过第一、二掌骨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大椎),再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入属大肠。其支脉从缺盆上行,经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侧的经脉向右,右侧的经脉向左,至鼻孔的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2)主治病症

  可以防治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眼睛疲劳、过敏性鼻炎、牙痛、咽喉痛、颈椎病、手指麻木、失眠、咳嗽、哮喘、肺气肿、胃炎、便秘、腹泻、痢疾、皮肤病、痛经以及痔疮等。

  3.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

  足阳明胃经自眼眶下(承泣)进入上齿,绕过口角,过承浆,然后分布于下颌、耳前、前额等处。并从颊部向下,沿咽喉到锁骨上窝,经乳头,沿腹中线旁2寸下行到腹股沟,再沿下肢外侧前缘下行,经足背到达第二趾外侧端(厉兑)。

  足背部支脉由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主治病症

  高热、惊悸、口眼歪斜、胸腹胀痛、腹水及腹股沟、小腿前面、足背、足趾疼痛或运动障碍等。

  4.足太阴脾经

  (1)经脉循行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沿足背内侧、内踝前面、胫骨内侧后方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叉到足厥阴肝经前面,经膝、股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夹食管两旁上行到舌根部,散布于舌下。其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2)主治病症

  高血压、近视眼、眩晕、耳鸣、咳嗽、哮喘、失眠、头痛、肩周炎、贫血、胃痛、嗳气、呕吐、便秘、腹泻、腰痛、小便不通、遗尿、勃起障碍、痛经、不孕症、怕冷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肥胖症等。

  5.手少阴心经

  (1)经脉循行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向下通过横膈,联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上夹咽喉,联系眼睛。直行的经脉,从心脏上行抵肺部,再向下出腋窝,沿着上肢掌面的尺侧缘下行,进入手掌中,经四、五掌骨之间到手小指桡侧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2)主治病症

  冠心病、心悸、气急、高血压、近视、耳鸣、咽干、落枕、贫血、便秘、腰痛、膝痛、脚肿、膀胱炎、遗尿、怕冷症、更年期综合以及痔疮等。

  6.手太阳小肠经

  (1)经脉循行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目中(听宫)。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又斜行络于颧骨部。

  (2)主治病症

  头、枕、项、背、肩胛部疼痛,五官病,热病,神志不清等。

  7.足太阳膀胱经

  (1)经脉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眼内角(睛明),至上额,到达脑后,一支沿背中线旁1.5寸,由项下行到腰部,经股到腘窝;另一支沿背中线旁3寸,由项穿过肩胛部,一直下行到臀部,经髋关节,下到腘窝,与前一支会合后,继续下行。过腓肠肌,经外踝后方,沿足背外侧,到达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2)主治病症

  头项强痛、腰背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腘窝、腓肠肌、足小趾等处疼痛和癫狂、精神错乱等。

  8.足少阴肾经

  (1)经脉循行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分支进入足跟中,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出腘窝内侧,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联络膀胱。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它的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2)主治病症

  高血压、咳血、哮喘、舌干、咽喉痛、腰痛、腿内侧痛、足心发热及水肿等。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024年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10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