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课堂】四类疾病秋季高发<br>目前仍当以补气健脾化湿为主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搜索
【健康课堂】四类疾病秋季高发
目前仍当以补气健脾化湿为主
2024-09-11

 

  立秋后,一些在秋天高发的“老毛病”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风寒侵体、贴秋膘是两大诱因

  秋季多见的风湿病主要有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和痛风。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双腕、双侧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的肿痛。早晨起床后病变关节感觉僵硬(称为“晨僵”),多数可持续1小时以上。

  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肥大及活动受限。

  干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但也可累及内脏器官及全身系统。病人往往需频繁饮水,反复发作干燥性角结膜炎。

  痛风则主要表现为血清尿酸升高,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结石等。

  为什么这些疾病高发?这和秋季的气候和饮食作息习惯等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秋天到来,天气逐渐变凉,昼夜温差变大,有人不注意及时添衣或忽视了四肢保暖,关节受凉后容易引发疼痛、肿胀,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更容易趁“风”而入。

  秋天干燥气候还易诱发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秋燥”之下,患有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即使是喝水也难以解渴,还容易出现眼干、龋齿、腮腺肿大、便秘等问题。

  秋天是国人传统的进补季,“贴秋膘”的餐桌上,海鲜、“老火汤”属于高嘌呤饮食,可能推高血尿酸,诱发痛风。

  初秋不忙“补阴”

  立秋后气候干燥,原理上是应多吃养阴润燥之品。但很多地方仍是暑气未消,炎热持续,渐渐由湿转燥。若初秋时急于养阴,则反易加重脾虚。尤其既往有老肺病,反复咳嗽、咳痰的人群,更易在此时发作、加重,故养生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可盲目。

  专家介绍,初秋之时,仍当以补气健脾化湿为主,神疲乏力、口黏口苦、面部油腻、消化不良、大便黏腻者尤其适用,如食用党参小米粥、山药黄精粥、芡实糊、黄芪炖鸡汤等。

  待中秋之后,天气逐渐转燥,人体多出现面干肤燥、口干舌燥、鼻腔干燥等,“外燥内湿”,此时养阴润肺之余,仍需适当兼顾补气健脾,可食用以下几款汤水:

  苹果雪梨淮山煲瘦肉汤:将苹果、雪梨、淮山、猪瘦肉搭配在一起慢熬煮成汤,润燥养颜滋肺,味道也很好。

  玉竹山药煲猪肉汤:适量猪肉或猪骨,两只海蛤,适量山药、玉竹、生姜,慢煮成汤,润肺益气,养阴清肺。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024年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10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