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艺术】所谓会说话 就是懂心理<br> ——拿捏分寸:让自己在交谈中进退自如(一)

企业内刊

Enterprise journal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主要生产经营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美容护肤洗涤用品。
我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企业内刊
【沟通艺术】所谓会说话 就是懂心理
 ——拿捏分寸:让自己在交谈中进退自如(一)
2022-06-15

 

  4.弦外之音更能让人接受

  一天,小王下班后到朋友家拜访,请求朋友帮他办点事。朋友非常热情,寒暄过后,朋友与他攀谈起来,两个人聊了两个多小时,这时忙了一天的朋友已面带几丝倦意。

  朋友的太太见小王没有要走的意思,又不方便下逐客令,为了照顾对方的面子,于是到厨房收拾了一下果盘餐具,然后回到客厅对先生说:“人家这么晚来找你办事,你赶快给人家想出解决的办法,别让人家一直等着,这天都不早了。”然后,她对小王说:“要不你再喝一杯茶吧,别着急啊。”小王听出了她的话外之音,知道话里有话,连忙起身告辞。

  读懂别人的弦外之音,首先要把自己带到对方当时的处境里,这样,你才能明白,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说有什么道理。如此,在对方没开口之前,就能猜出七八分了,这样对方不论说什么,你心里早已料到,就会有所准备。

  5.把“但是”变成“而且”

  有的人认为,批评或指责别人的时候,最好先赞美对方一番,接着来一个“但是”,再开始批评指责,这样,别人会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很多家长都喜欢这样批评孩子:“孩子,你最近的学习成绩进步了不少,我们都为你感到高兴。但是,如果你在英语方面能够再努力一些的话,就更好了。”

  其实,这种批评还是没有完全照顾孩子的感受,所以孩子未必会接受。如果把“但是”改为“而且”,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孩子,你最近的学习成绩进步了不少,我们都为你感到高兴。而且,只要你在英语方面再努力一点的话,你的总成绩一定会更好的。”这样说,孩子就会满心欢喜地接受“表扬”了,因为后面没有批评等着自己。


第六节、一旦出现冷场,巧妙引出新话题

  很多人在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因为相互不太了解,所以经常会出现冷场,让局面变得尴尬。

  这个时候,化解尴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赶紧找出新话题。怎么找?没话找话!这就考验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了。

  茱莉和艾伦是同事,茱莉刚到公司,两人还不太熟悉。一天早晨,两个人碰面后闲聊起来。

  茱莉说:“上个周末我家可热闹了。我的父母还有姐姐一家三口,在我家玩了一整天,我又是做饭,又是陪他们玩,他们走后,我又把房间收拾了一遍,可把我累惨了!真想好好休息一下。”

  艾伦说:“真是够累的!但是上个周末,我生病了,所以我什么也没做,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了,昨晚我看了一场台球比赛,奥沙利文的斯诺克,打得太棒了!真是大饱眼福……”

  茱莉说:“真的吗?……可惜我错过了……我其实更喜欢音乐,尤其是爵士乐。”

  接下来两个人就没得聊了,谈话就此结束。

  相信,这两个人都很郁闷,茱莉对台球知之甚少,当艾伦谈到台球比赛时,她觉得自己很无知,如果继续这个话题,她只能做一个不感兴趣的听众。所以,她改变了话题,结果造成了冷场。

  如果能巧妙地接答对方的话茬,可以把原来的话题引向另一个话题,让双方都有的聊,那么场面就会变得不一样。

  娜娜是公司负责某一地区的业务经理,公司为了加强和客户之间的联系,特地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工商联谊会”。公司安排娜娜在会议期间陪同她的客户顾某。

  一次,她与客户路过一家商场,顺便谈起了商场销售情况。顾某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市场竞争够激烈的。”娜娜顺着他的话说:“就是,你们公司的业务员也不少吧?”

  虽然她与客户并不是很熟,却能把话题不断延伸下去,还聊得特别愉快。

  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拢。所以,想谈得来,谈得欢,可以多在“道”字上做文章。

  那如何让双方看起来“道同”呢?在了解对方的同时,也尽可能让对方了解自己,以从中找到共同点,进而让双方能产生共同话题。

  许女士到医院里就诊,坐在候诊大厅里,邻座坐着的一位大姐很健谈,她刚坐下来,就主动问她:“你是来看什么病的?听口音不像本地人,你老家是哪里呀?”当她得知许女士是山东青岛人时,很高兴地说,“青岛非常美,我以前多次出差去过……”许女士便问,“那您在什么单位工作呀?”于是她们亲切地交谈起来。

  熟悉的事物总能唤起人们心中的温馨感和怀旧情绪。当我们与陌生人交谈时,如果只是聊一些对方不了解不感兴趣的话题,很难消除双方的陌生感。如果能根据对方的工作、身份、爱好等,有选择性地谈一些对方或是双方都熟悉的事物,会短时间内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让彼此产生亲切感。

 

第一节、说话有分寸,一定要把握好“度”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被别人的“无心之语”刺伤的经历。同样,每个人也曾用同样的方式伤害过他人。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些话在说出口之前,即使没有恶意,甚至是善意的,也要考虑对方当时的心理,以避免“祸从口出”。

  小爽是个性格直爽的女孩儿,也非常幽默。平时,她不管碰到谁,都喜欢开几句玩笑,是个十足的“乐天派”。朋友、同事都非常愿意与她相处。

  一次,她因为开同事的玩笑,而无形中伤害了对方。某天在办公室里,一帮女同事正在讨论调教老公的心得,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这时,平时的开心果小丽却坐在那里玩手机,一言不发。小爽知道她嫁了一个金龟婿,便把她拉过来,让她给大讲讲如何找一个有钱老公。小丽说:“你们先聊,我还有事。”小爽便开玩笑说:“找个有钱老公就是不一样。”不料,此话一出,大家却出奇的安静,小爽也很尴尬,但她又觉得自己没有说错话。这时,旁边的一位同事拉了拉她的衣襟,低声说:“人家早就离了。”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必须先管好自己的嘴,避免无意间说话伤人。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道理:人际交往中,话少不行,会让人觉得不合群,易被孤立;话多也不行,易被人误解,甚至会伤害他人,故遭人反感。所以,掌握说话的分寸很重要。

  在实际交往中,该如何把握说话的分寸呢?

  1.随时关注对方的反应

  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没什么表情,很明显,对你的谈话不感兴趣;如果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意思很明确“我在听,你继续”;如果皱着眉头听,伴有疑惑的眼神,那就是在告诉你“我对此表示怀疑”;如果对方不时打断你,时不时插一句,表示他部分赞同,或是部分反对你的观点,并愿意就此与你探讨。

  根据对方做出的不同反应,说话的时候要随机应变:对方怀有疑问的时候,要适时给出你的解释;对方想表达观点的时候,就停下来听他多讲一些;对方不耐烦的时候,就尝试换个话题……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023年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10721号